林宜靜/綜合報導

「您好!我是XXX報記者,前來採訪請問有相關資料嗎?」台灣一天可能有數十場活動和記者會,不時可見大批媒體採訪,主辦單位為感謝採訪,多會準備相關禮品答謝,然殊不知有些人卻利用此機會,自印名片,專跑記者會要禮品、吃東西;另有人是印名片專跑車展或資訊展,找媒體好位專拍辣妹。

不需職業證照的記者

在科技盛行、人手一機的年代,只要搶得先機,人人都是記者?在台灣,記者這個行業,並不需要念所謂大眾傳播科系,如文筆、採訪技能好,或另有其他專業都可踏入記者這行業;另記者不如醫師、律師等要考專門執照與認證,在台灣坊間就出現不少記者圈明知的惡習。

何謂「乞丐記者」

新歌發表會、產品上市、祭典活動展開等,台灣每天大大小小記者會、活動不下數十場,主辦單位為吸引媒體採訪,多會準備新聞稿和禮品,並在活動場合備上茶點以答謝採訪媒體,或許因如此,在記者會時,不時可看見一些拿著較不知名媒體機構的名片,聲稱是記者,要向主辦單位索取新聞稿和禮品,因太常出沒各場合,私底下其被公關界稱為「乞丐記者」。

據辦過多場記者會的公關同仁透露,這些人似乎是一個群體,他們出入各記者會場合時,多會攜帶大型相機,然後手持名片,向主辦單位索取資料,然其重點非「新聞稿」,而是附帶的「相關禮品」。

有公關曾透露,曾有次主辦單位的禮品不足,告知這些「記者」禮品已索取完,還被他們痛批,「不尊重我們這些公民記者!我們是來幫你們寫新聞稿的,怎麼沒送東西!」之後公關撥打其提供名片上的電話,卻發現是「空號」,而其提供的網址也是一個簡單的「個人部落格」。

而這些「奇怪的記者群」,似乎都有管道得知各記者會的地點、時間,他們會相互聚集於記者會,手持各場合得來的禮品,熱烈討論贈品與今天茶點是否好吃,似乎跑記者會就是他們的正職。

專拍辣妹的「奇怪記者」

除「專門討禮」記者外,另有些人是專門跑資訊展、車展,他們也是持著「不知名媒體的名片」,然後取得主辦單位提供的「媒體專區」,以最好的角度拍攝辣妹。然事後主辦單位查證其名片,卻發現這些所謂的媒體公司都是不存在的。

防制「奇怪記者」有密招

事實上,常舉辦活動的公關公司都深知這個問題,但礙於「來者是客」,不願破壞活動氣氛,對於這些「奇怪記者」也多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數十年記者會的資深公關黃小姐就透露,雖這些「奇怪記者」防不慎防,但多年來她們也有一套機制,用來遏止此種惡習。

一、準備兩種以上禮品:因得知有特定記者其目的非採訪,僅是拿禮品。然主辦單位提供禮品礙於經費也是有限。故公關公司多會建議,提供兩種或多種禮品。一種是最簡單的新聞稿、光碟等相關資料;另一種則是附有相關禮品,如看到名片上是覺得有異的,可先給新聞稿即可。

二、委婉查證、建立黑名單:公關公司在活動結束後,多會彙整本場次所獲得名片做媒體資料庫整理。也可趁此時,依名片上所提供資料作相關查證,如上網查詢其公司其網址、撥打電話,如發現不妥,可將其列入黑名單裡,作為下次辦活動之參考。

三、持邀請卡才受理:某些重大記者會或活動,因有重要人士出席,為求安全,主辦單位多會事先以電話告知媒體,如媒體同意,主辦單位再寄邀請卡、製作「入場相關證明」。要進入該活動,需憑相關有效證件才能進出,藉此防範不明人士出入。

收禮文化有利有弊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雖說遏止此惡習仍有撇步,然說穿了其根本還是在於傳統的「收禮文化」。送禮是表達一種感謝,然收禮如涉及工作、利害關係又是另一回事。特別是記者這個行業,需和消息來源有所取捨。適當時間要保護消息來源,但當涉及利益時,記者應捍衛其立場,勇於拒絕禮品,才能寫出最真實的報導。

如台灣部分媒體就嚴格規定,旗下記者不得收禮、拿紅包;而目前某些市府機構辦理記者會時,也僅準備相關紙本新聞稿,不另行準備禮品。畢竟活動成功,在於此訊息是否能被真實傳播,而非那些「額外的禮品」所能影響的。

(中時電子報)

2016-02-17  23:0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立法院將試辦開放公民記者到院採訪,但也設立採訪規定,其中具公司營業證的線上記者,可直接申請採訪證;無公司的公民記者,須繳交採訪計畫,方能獲得採訪證。規定一出,遭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管中祥痛批,將記者區分為「線上」和「公民」不是大小眼,那是什麼?

  • 李惠仁則諷刺一般公民只能關在透明玻璃隔間採訪,是「動物園的概念」。(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

    李惠仁則諷刺一般公民只能關在透明玻璃隔間採訪,是「動物園的概念」。(資料照,記者劉信德攝)

  • 管中祥痛批,將記者區分為「線上」和「公民」不是大小眼,那是什麼?(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管中祥痛批,將記者區分為「線上」和「公民」不是大小眼,那是什麼?(資料照,記者簡榮豐攝)

  • 管中祥臉書全文。(圖擷自臉書)

    管中祥臉書全文。(圖擷自臉書)

  • 李惠仁臉書全文。(圖擷自臉書)

    李惠仁臉書全文。(圖擷自臉書)

  • 李惠仁臉書全文。(圖擷自臉書)

    李惠仁臉書全文。(圖擷自臉書)

日前,新國會釋出開放公民記者進入立院採訪消息,受到不少人肯定,不過今日,立法院長蘇嘉全進一步訂立規則,將未來到立法院採訪的記者分為線上記者、公民記者以及一般公民,前兩者的權利義務雖無差別,但申請方式與限制則有落差,而一般公民只能在透明壓克力板後方的旁聽席觀看開會情況。

行動影音紀錄資料庫「庫長」管中祥對此規定感到不滿,質疑民進黨主導的國會對「媒體」的標準,和王金平有什麼兩樣?更痛批區分「線上記者」及「公民記者」不是大小眼,那是什麼?難道只要一群人成立了「公司」,不管他的報導如何、資歷如何、目的如何,就可以進入立院採訪嗎。

而獨立記者李惠仁則諷刺一般公民只能關在透明玻璃隔間採訪,是「動物園的概念」,認為立院應比照主流媒體換發臨時採訪證的機制,而不是將公民記者「請」進透明玻璃隔間。稍晚更PO文邀獨立媒體、公民記者在25日一起到立院,對於玻璃隔間動物園的荒謬規劃跟立法院講清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theD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