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日本流行語  忖度

忖度

(日本網絡流行語)

忖度(そんたく),日本網絡流行語,因森友·加計學園問題而曝光率增高的「忖度(そんたく)」一詞,也已經成為了日常用語。
2017年12月1日,忖度一詞獲得了日本2017年“U-CAN新語及流行語大獎的年度大獎

 

https://baike.baidu.com/item/忖度/22234888

詞語來源

這是「忖度(そんたく)」在日語裡的意思。 10世紀左右的日語文獻中開始有這個詞出現,且普遍認為是從中國傳入。
而忖度其實出自《詩經》,《詩·小雅·巧言》中寫道“他人有心,予忖度之。”

引申含義

忖度(拼音是cǔn duó)和揣測、揣度、推測、推
斷、猜想等為近義詞。
也就是說,忖度的中日詞義基本是一致的。

發展經過

而「忖度」今年在國會就安倍晉三及其妻子安倍
昭惠是否涉及森友學園低價購入國有土地事件這一問題的爭議過程中多次出現。 這也是「忖度」成為流行語的契機。
在這個語境下,「忖度」的含義有了變化。 是指“揣測上司、或上位者的心思及意圖,並通過積極響應來表現自己。”
前面提到的《世界奇妙物語
深夜特別篇》就對這種忖度進行了諷刺。
2017年12月1日,忖度一詞獲得了日本2017年“U-CAN新語及流行語大獎的年度大獎”。

 

https://www.hk01.com/%E5%8D%B3%E6%99%82%E5%9C%8B%E9%9A%9B/93585/%E6%98%9F%E6%9C%9F%E6%97%A5%E5%B0%88%E9%A1%8C-%E5%AE%89%E5%80%8D%E7%9A%84-%E5%BF%96%E5%BA%A6-%E6%94%BF%E6%B2%BB-%E6%97%A5%E6%9C%AC%E5%AF%9F%E8%A8%80%E8%A7%80%E8%89%B2%E7%9A%84%E9%80%A3%E4%B8%B2%E6%94%BF%E6%B2%BB%E7%81%BD%E9%9B%A3

撰文:
 

「忖度」突然成為了當前日本政界的關鍵字。自森友學園事件開始,到處出現了「忖度」的懷疑:政府因「忖度」給予森友極優惠價購地、因「忖度」送贈加計學園公共用地建校、但政府否認違反行政規定,指內部「忖度」一事並不存在。

但「忖度」實際卻是日本做人處事的一個重要觀念,這看似平凡的字,為何成為今天日本熱話?

 

「忖度」有「揣測、忖測」之意,《詩經.小雅.巧言》有曰「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忖度也作忖摸,是中文的一個常用字。

日語也有「忖度」,但只流於古書不成現代用語。日語中的忖度用法和中文相同,最容易理解的就是「他人の心を推し量る」,推量別人之心,就是忖度別人的意思。

 
 
 

  「忖度」成流行語 日本政客傳媒皆用

這罕字古語近日成為了日本熱搜,甚至有人提議把「忖度」成為2017年的流行語。全都因近數月的政治風波,都與這個字離不開關係。

事緣今年3月日本爆出小學門醜聞,當地傳媒揭發森友學園以市價一成的低價購得政府土地興建小學,而學校被揭由首相安倍晉三的妻子昭惠擔任「名譽校長」。讓人不禁聯想到森友學園是否憑藉安倍關係,優惠獲得土地。事件隨後持續發酵,前理事長籠池泰典被要求前往國會出席聽席會交待事件。他在當日由外國人記者協會舉辦的記者會上,回答記者的提問:

 
 
 
安倍晉三或其夫人有在當中做中間人嗎?
記者
 
 
 
沒有直接,但我「忖度」是有的。
籠池泰典
 

「忖度」一字出現,搞得當時外國記者弄不明白,連在場的日本記者都思考了一陣才理解籠池的意思:「安倍或其夫人沒有直接當中間人,但我推測是有發揮了中間人的作用」。

 

--

第五集的破案關鍵250、半瘋

 

故意顛倒言行,或詼諧放肆的人。如:「雖然他是個半瘋兒,但有時候說話還頗有道理!」

 

250

(詞語含義)

二百五(1)指傻頭傻腦 ,不很懂事而又倔強莽撞的人!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在各地的口語中都有出現。 需要特別強調的是:二百五用於口語調侃,但絕非粗口或者罵人的話。 (2)半瓶醋
 
詞目:二百五
讀音:èr bái wǔ
近義詞:傻頭傻腦、聞豪
反義詞:機智,理智
釋義:
(1)指傻頭傻腦,不很懂事而又倔強莽撞的人!
用法: 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口語罵人
(2)半瓶醋
出處:清·吳趼人《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第83回:“原來他是一個江南不第秀才,捐了個二百五的同知,在外面瞎混。”
例子: 王朔《空中小姐》:“你還別跟我耍~。”
歇後語:半吊子的一半[1]  

主要來源

說法一:源於戰國故事。
戰國時有一說客,名叫蘇秦 ,身佩六國相印,一時很是威風,但也結下了很多仇人,後來終於在齊國被殺。 齊王很惱怒,要為蘇秦報仇,可一時拿不到兇手,於是,他想了一條計策,讓人把蘇秦的頭從屍體上割下來,懸掛在城門上,旁邊貼著一道榜文說:“蘇秦是個奸細,殺了他黃金千兩,望來領賞。” 榜文一貼出,就有4個人聲稱是自己殺了蘇秦。 齊王說:“這可不許冒充呀!”4個人又都咬定說是自己幹的。 齊王說:“1000兩黃金,你們4個人各分得多少?”4人齊聲回答:“一人二百五。”齊王拍案大怒道:“來人,把這4個'二百五'拖出去斬了!”“二百五”一詞就這樣流傳下來。
說法二:源於 民間 傳說
從前有一個秀才,為了考取功名廢寢忘食、發奮苦讀,可是終其一生都不曾中舉,連兒子都沒有生。 到了晚年,老秀才終於心灰意冷淡泊名利了,反而喜得貴子,添得雙丁。 秀才回想一生成敗,不由得感慨萬千,於是給兩個兒子起名:一個叫做成事,一個叫做敗事。 從此秀才在家閉門課子,日子過得其樂融融。 一天,秀才吩咐妻子道:“我要去集市上逛逛,你在家督促二子寫字,大兒子寫三百,小兒子寫二百。”秀才趕集回來之後詢問二子在家用功如何,老妻回答道:“寫是寫了,不過成事不足,敗事有餘,兩個都是二百五!”
京兆尹 京兆尹
說法三:來自 唐朝 官職
唐朝的長安“市長”京兆尹權勢很大,出巡時有龐大的儀仗隊伍。 在最前開路的小吏原為一名,官名叫喝道伍佰,他手裡拿著一根長竿趕開路人。 後來,喝道伍佰增為兩名,但長安群眾並沒有以兩個伍佰稱他們,反而將他們共稱為伍佰,於是單個伍佰就被戲稱為二百五,又因為他們每人手中持一長竿,所以又稱他們為二竿子。 今天,二百五與二竿子都是莽撞、無禮、粗魯之人的代名詞。
說法四:源於中國的 貨幣 計量單位
以上三則均是傳說而已,比較有根據的說法來自中國的貨幣計量單位。 據某中學語文書記載,過去的銀子10兩為一錠,500兩為一封,250兩即為“半封”,諧音“半瘋”。 時間長了,民間漸漸用“ 二百五 ”(半瘋)來形容那些愚蠢、莽撞之人
說法五:源於80年代末街機著名格鬥遊戲《Street Fighter》
80年代末街機著名格鬥遊戲《Street Fighter》流行。 如果不受攻擊完血獲勝,該局最後會有個男聲說:"You win,Perfect"。 由於街機的喇叭音質一般比較差,"Perfect"聽起來與長沙方言中的""二百五"非常接近,而當時年輕的遊戲玩家英文水平也不高,不懂"Perfect"為何意,所以遊戲玩家往往嘲笑被完血打敗的玩家“被打了個二百五”,平時生活中與人嬉戲,也喜歡做出"V"字手勢,並學習街霸遊戲中的聲音說:“二百五”。此後逐漸流行變化為今日之意。

其他傳說

1.源於推牌九。 牌九系一種賭具,其中有“二板”(四個點)和“麼五”(六個點)兩張牌,這兩張牌配在一起就是十個點,在推牌九這一賭博活動中,被稱為“斃十”。 它在牌九里是最小的點,誰都比它大,它什麼牌也“吃”不了,所以後來人們就用“二板五”(二板和麼五的簡稱)這個詞來戲稱什麼事也做不好,也管不了的人。 時間久了,就把“二板五”叫成了“二百五”。
2.從前有一個傻瓜,家道中落。 有一天他去賣傳家至寶,寶物上寫“賣盡二百五十八兩”,結果他賣的時候有人和他討價還價,硬是只給250,他想250就250,於是賣得金子250兩,很多人笑話他少要了8兩金子,笨蛋一個。 從那以後人們就把做事糊塗的人稱為二百五。
3.到了現代,據說有人學唱歌星伍佰的歌,怎麼也學不像。 別人說他頂多算半個五百,故人稱“二百五”。
4.古時,一吊錢是平時交易的主要單位,一共1000枚銅錢。 如果不夠一吊錢,比如500枚,一般是辦不成什麼事的。 所以叫半吊子。 再一半,250枚就更辦不了,因此叫250。
 
https://baike.baidu.com/item/250/16010599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theD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