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黑金風暴(Inside Job)
看星星:麥特戴蒙
(得利)


美國政府調查金融海嘯多年,指控高盛一手向客戶推銷垃圾債券,一手放空這些債券是導致這場世界財富重分配/災難的元凶之一。這個論點早被這部2011年奧斯卡最佳紀錄片所揭露(但也不是首先發難),包含因性醜聞被逮的前IMF主席卡恩等財經大咖全入鏡的本片,比其他類似紀錄片高明的地方在於:較為清楚地解釋了次級房貸衍生性金融商品的來龍去脈;不像有些紀錄片具明顯政治傾向的斷章取義,而從縱向的政治歷史角度說明不分黨派的政商勾結其來有自,甚至眾多德高望者的財經教授/學者也都是拿錢辦事來寫有利財團的報告(嘖嘖…),高盛等機構能夠從金融海嘯全身而退甚至大賺一筆也源自複雜的政商脈絡。這些藉由公眾損失而獲取巨大財富,還報公帳來招妓紓壓的政商高層(鴻海員工公費召妓相較之下真是小case),值得讓手中抱著一堆表現不如大盤的基金、卻眼看著金融商人吃香喝辣的投資人省思理財方向。並且回頭想想當政客高喊「改變」、「庶民經濟」時,究竟是不是為了選舉所設計出來的口號?不要當自己被剝皮的同時,還向剝你皮的人嗑頭道謝。 

大到不能倒:金融海嘯真相(Too Big to Fail)
看星星:詹姆斯伍德、約翰赫德、威廉赫特
(得利)

2008年的金融海嘯對於全球經濟造成不可抹滅的傷害,全球人民由薪水扶搖直上,房價也跟著水漲船高,到市場崩盤,荷包因此大縮水,再度讓人見識到政客放任邪惡華爾街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可能導致的後遺症。雖然美國經濟在一連串的刺激政策和全球生產市場的轉移,快速地重回榮景,但是這其間付出的代價是不可遺忘的。這部由《鐵面特警隊》、《痞子阿姆》導演寇帝斯漢森,改編自安德魯羅斯索爾金同名暢銷書的電視電影,把焦點放在金融海嘯爆發時,美國官員在第一時間所制定的「政策」上,從而帶出華爾街與白宮雙方的交集,以及他們的決定如何影響聯邦政府政策。由眾多硬底子演員演出美國重量級的政經人士,適合對商業和經濟有一定程度了解的人來觀看,因為,連片中的政府發言人也對此一風暴一頭霧水,需要幕僚想辦法教她如何用白話來告訴民眾啊!

 

 

巴菲特報告(I.O.U.S.A)(天馬行空)
時尚惡魔的聖經(The September Issue)(迪昇)

封號各自響亮的山頭級人物巴菲特和安娜溫圖在2009年皆有相關紀錄片發行。既不是成名奮鬥史,也沒有股海煉金或是時尚點評的開示,《巴菲特報告》和《時尚惡魔的聖經》從周邊議題觀察這些ICON級人物所說的隻字片語,概念或許比較間接,有時卻具備了更大的推敲空間。

---
借「股神」巴菲特之名的《巴菲特報告》,是以財政赤字、儲蓄赤字和貿易赤字,直指美國不斷以國債支出造成經濟擴張和不知節制的消費文化背後所造成的潛在危機。愈來愈知道如何化繁為簡、化枯燥為生動,集中議題訴求的美國紀錄片,利用動畫圖表將複雜的財經知識,以淺白的分析傳達其嚴重的效應,其中巴菲特提出的「節儉村」(Thriftville)和「揮霍村」(Squanderville)概念,將以上的主題下了一個簡單易懂的註解。本片在總統大選之前發行,和其他三個赤字綁在一起的領導力赤字,點出小布希任期內的種種無能和大量增加的財政赤字,有著強烈反小布希的主觀立場。

《巴菲特報告》呼籲的財政、貿易和消費的平衡,以「不要買你買不起的東西」做為總結簡潔有力,不僅適用於美國,也是放諸四海都聽得到的經濟學概念,然而,經濟從來不是單純地為經濟理論而服務,與政治綁椿之後更顯複雜。現在重看這部紀錄片有些吊詭,史無前例的金融海嘯吹倒一拖拉庫的老店,連巴菲特一向被視為穩健投資的波克夏公司,也在操作衍生性金融商品失利導致單季淨利減少96%。投資人擔心上升的儲蓄率可能抑制經濟復甦的力道。貨幣匯率也不以貿易順逆差做為平準。歐巴馬上台之後,面對可能引發二次經濟大蕭條的難題,以史上最龐大的財政支出做為因應,一手操盤的柏南克成了時代雜誌的年度風雲人物。這個稀釋全民財富來彌補金融遊戲虧損的經濟大實驗,後續成效仍待觀察,唯一可以確定的是,獲得大筆紓困金的海嘯導火線--華爾街發出的紅利獎金將創新高,紀錄片「歐巴馬騙局」也已問世。

相對於財經的泡沫,時尚的浮華是另一場潮流主秀。美版「VOGUE」總編安娜溫圖因為《穿著PRADA的惡魔》的影射而有了普世的知名度,被視為要為她平反的《時尚惡魔的聖經》,記錄的是「VOGUE」2007年九月號的製作過程,冗長的前製作業濃縮在一個半小時中,許多議題都點到為止,對話中的玄機非深入其中不容易參透。儘管編輯在高壓下展現出華麗的成果,本片調性卻相當低調,已經站在頂端的安娜溫圖自述起來何其平靜,而她的個性是否如惡魔?或許只能從另一主角創意總監Grace Coddington的「I know when to stop pushing her, but she doesn’t know when to stop pushing me.」話語中略參一二。

黑心交易員的告白(Margin Call)
這齣電影以美國雷曼兄弟倒閉事件為藍本,描述交易員把槓桿操作過度導致的財務虧損包裝成商品,誘騙投資人購買來轉嫁風險,絕對比謝青良更壞更黑心,可能讓人不敢再向理專買理財商品。台灣也有證券營業員疑似被政策逼到上吊,那壞的又是誰呢?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Inside Job 黑金風暴
    全站熱搜

    LifetheD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