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傳日期:2009年8月27日

Filmed around 1999 for John Downer Productions (UK) acclaimed series "Weird Nature". Director James Honeybourne, Cameraman Peter Nearhos

發佈日期:2015年6月1日

Scientists from the Queensland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QUT) in Australia have discovered two new species of antechinus - a genus of tiny carnivorous marsupials whose males are wiped out each spring after mating themselves to death.

 

 

 

澳大利亞新物種可連續交配14小時至精盡鼩亡(圖)

這種袋鼩雄性的壽命極為短暫,因每到繁殖季節,公鼩都會全力交配,直至精盡“鼩”亡為止。

中新網6月5日電据外媒報導,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科學家團隊,日前宣佈在澳大利亞內陸和塔斯馬尼亞找到兩個袋鼩屬新物種,這種袋鼩每年交配季節的交配時間最長可達14小時,直至公鼩“精盡鼩亡”。

據報導,昆士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把這兩個新物種分別命名為“大陸暗袋鼩屬”(Mainland Dusky Antechinus)和“塔斯馬半島暗袋鼩屬”(Tasman Peninsula Dusky Antechinus)。這種袋鼩雄性的壽命極為短暫,因每到繁殖季節,公鼩都會全力交配,直至精盡“鼩”亡為止。

昆士蘭科技大學科學家貝克稱,公袋鼩每逢夏季都幾近滅絕。他說,袋鼩的繁殖期一般維持2至3星期,此時雄性體內的睾丸素水平極高,牠們會瘋狂與雌性交配,最長可達14小時之久。

但同時,睾丸素升高也會引發壓力荷爾蒙陡增,令袋鼩的免疫系統崩壞,當場死亡。睾丸素同時令它們變得好鬥,打架也讓不少袋鼩喪命。

科學家也指出,由於每年交配季佔總數一半的公袋鼩幾乎滅絕,反而可以為母袋鼩和它們的下一代“節約”出更多的昆蟲和蜘蛛等食物,以便它們更好地生存。

由於棲息地減少及氣候轉變已對袋鼩的生命構成威脅,加上它們有做愛至死的習性,令袋鼩的數量越來越少,步向瀕危之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fetheDo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