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83屆美國奧斯卡落下帷幕後,很多人不滿「社群網戰」(The Socail Network)輸給「王者之聲:宣戰時刻」(The King`s Speech)。認為這樣的結果又是「奧斯卡達人」哈維韋恩斯坦(Harvey Weinstein)幕後操縱的結果。
韋恩斯坦有如此名聲並非巧合,1999年「莎翁情史」(Shakespeare in Love)最後戰勝「搶救雷恩大兵」(Saving Private Ryan)的結局,至今被認為是奧斯卡史上的經典「公關案例」。但是否哈維韋恩斯坦真的有如此本事,做到「信哈維,得奧斯卡」?
哈維韋恩斯坦是以「日舞影展」(Sundance Film Festival)起家的獨立製片人。過去20年中斬獲287項奧斯卡提名,贏得63座小金人。除獨具慧眼外,聰明的奧斯卡宣傳攻勢確實是他的秘訣。
最主要的就是,每次只要有他的電影參賽,他一定會很早寄送DVD、安排試片會,有時還送點小紀念品。總之,他保證6000名奧斯卡投票人全部看過他的電影。
在此之外,哈維韋恩斯坦十分擅長「猛烈宣傳、恰當公關」這個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當然這必須是在與競爭對手水準相當情況下最後一擊,如果影片沒有精良的品質和高超的藝術水準,即使再卓越的公關也難反手成雲,覆手成雨。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和「社群網戰」從開始就旗鼓相當,勢均力敵。雖然後者占先機,但微小的優勢不足以問鼎小金人。而有效公關手段則幫助「王者之聲:宣戰時刻」在最後時刻超越對手,成功登頂。
「你贏了影評人獎,接下來就該我了。」哈維韋恩斯坦對勁敵「社群網戰」製片史考特魯汀(Scott Rudin)說。
如果仔細看兩片的表現,不難看出,「社群網戰」幾乎包攬所有前哨獎各大影評人協會獎最佳影片和最佳導演。在這個階段,始終把「王者之聲:宣戰時刻」甩在身後。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當時只有男主角遙遙領先。也許哈維韋恩斯坦無法掌控影評人的看法,但他多年奮戰在奧斯卡前線,對影藝學院會員的想法和口味卻十分瞭解。即使落後的情況下,依然敢向對手發戰書,試圖從演員工會獎開始改變局面
哈維韋恩斯坦非常懂得利用媒體為電影作宣傳。他在12月、1月期間接受多家媒體的採訪,內容大都是「話中有話」。
首先,他在Deadline.com訪問中提到:「『王者之聲:宣戰時刻』投資才1400萬美元,想要打敗一個投資是它三倍的電影的確很難,票房有今天的成績已經很可喜。」
「投資三倍的電影」就在影射「社群網戰」投資4300萬美元。他知道影藝學院會員不重視票房和投資,更重視藝術價值。商業意味越濃,反而會遭到反感。
其次,他反覆跟多家媒體提到:「我很不喜歡給電影扣個大帽子」,影射很多媒體稱「社群網戰」是2010年最具社會意義的電影,因它講述的內容很貼近人們生活。
哈維韋恩斯坦卻說:「奧斯卡投票人最不喜歡,也不願意聽這種標語。」此話說進大家心裡。
他還說:「『王者之聲:宣戰時刻』雖不是現代片,但它所反映出的價值觀是古今通用的。我每次看『亂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 ),我看到的不是時代背景,而是一個愛情故事,『王者之聲:宣戰時刻』也一樣,我看到的是人性。」
當然,哈維韋恩斯坦也會利用奧斯卡投票人對影評人的一向不屑來藉題發揮說:「影藝學院會員不會受到那些影評人協會獎左右,他們會選他們真正心中喜歡的。」看,多會說話!肯定又說進人心坎裡。他深知影藝學院會員「清高」心態,讓他們覺得自己的選擇才最重要。
除他自己出來說話外,哈維韋恩斯坦讓「王者之聲:宣戰時刻」的演員出現在每個大大小小頒獎典禮、派對、影展增加曝光率,從多倫多到柏林、杜拜,該片在年底媒體出現率遠高於「社群網戰」。
他也為柯林弗斯(Colin Firth)「湊巧」在1月安排好萊塢星光大道摘星。最後兩個月的公關努力,讓「王者之聲:宣戰時刻」成功地在輿論聲勢上壓倒「社群網戰」。
這套運作模式與他幫助1999年「莎翁情史」最終扭轉乾坤的方式如出一轍。當時也是「搶救雷恩大兵」先奪得一系列影評人獎,票房口碑都很好,卻在最後被翻盤。
但將「王者之聲:宣戰時刻」勝出完全歸功「公關」也不盡然。該片符合影藝學院口味、更工整扎實、更具有藝術底蘊,是保守派和古典派的勝利。「社群網戰」則從題材到手法到演員都過於年輕、新鮮,是新生代產物,讓很多根本不用臉書(Facebook)的投票 人選它作最佳影片也並非易事。
「王者之聲:宣戰時刻」勝在迎合絕大多數影藝學院會員的口味,哈維韋恩斯坦只是對此非常瞭解,並懂得如何利用。
留言列表